1980.09~1984.07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学习
1984.07~1986.08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1986.08~1989.07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森林培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07~2000.03 南京林业大学教师(1996.04副教授)。其间:
1991.03-1991.08在西藏农牧学院工作半年;
1997.09-2000.03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8.02-1999.02赴新西兰林业科学研究院研修,开展博士论文的相关研究;
2000.03~2006.09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其中,2001.04任教授,2004.08-2004.09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合作研究)
2006.09~2011.06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2011.06~2014.06 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
2014.06~2017.09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
2017.09~2020.07 南京林业大学科技处处长
2020.07~迄今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
1)多功能树种青钱柳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
2)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
3)林木种苗繁育理论与技术
4)困难地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科技部“973”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项及国家科技支撑研究等项目1项;主持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产业开发项目4项。近年来主持承担及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氮形态对青钱柳重要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调控机制”,执行年限2020~2024;在研
2)江苏省农业重点研发项目“多功能树种青钱柳新品种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体系构建”,执行年限2019~2023;在研
3)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美洲黑杨工业资源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执行年限2016~2021;在研
4)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专题“美洲黑杨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执行年限2015~2020;结题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钱柳三萜化合物的地理变异及其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执行年限2013.01~2016.12;结题
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 “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课题,执行年限2012~2016;结题
迄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青钱柳研究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制定颁布实施青钱柳及杨树林业行业及省级地方标准7个;出版《杨树定向培育》、《中国青檀》、《青钱柳种子生物学研究》等著作3部,主编《人工林培育:进展与方法》、《水分(淹水)胁迫与林木适应性》等4部,公开发表论文320余篇, 其中有60余篇被SCI收录;培养博士毕业生21人,硕士毕业生100余人。
1. 主要获奖情况
1)2004年"银杏、落羽杉和杨树抗性机理及培育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
2)2019年"南方型杨树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1完成人);
3)1994年"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4/15);
4)2008年"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5)1999年"南方地区杨树纸浆与胶合板材优化栽培模式研究"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6)1999年"南方主要造林树种耐旱、耐盐碱能力的研究"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完成人)
7)2016年"南方型杨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8)2009年"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9)2005年"青檀人工林栽培机理及定向培育研究"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2. 获得的主要荣誉
1)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2)2011年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3)201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2006年入选为国家"新世纪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5)2006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6)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
7)1998年获林业部"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3. 近5年发表的主要论文
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 理事长;
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 副理事长;
中国林学会珍贵树种分会 副主任委员;
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