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感,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12月2日,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分党校第十一期新党员培训班在林学楼1118会议室举办第二次专题培训讲座。本期讲座由校史馆原馆长、党员教育名课授课教师杨绍陇教授主讲,主题为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南林文化的精神特质。
讲座中,杨绍陇教授以涂又光的"泡菜汤理论"引出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接着从文化到大学文化做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裴义理、凌道扬、梁希等著名南林历史人物的介绍,引出了对南林文化的系统阐释。
梁希先生是中国近代林业事业的杰出开拓者,他的精神内涵深刻而丰富。在讲座中,杨教授详细介绍了梁希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展现出的深沉博大的家国情怀、严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矢志兴林的奋斗精神。梁希先生在国家面临困境时,毅然投身林业事业,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这种家国情怀激励着新党员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水杉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水杉曾被认为已灭绝,其发现不仅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界的重大成就,也为研究地球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水杉精神象征着正直、挺拔、向上、进取,具有生生不息、坚毅顽强的特质,这种精神启示新党员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是中国近现代林人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珍贵的精神文化资源。最后,杨教授在结语中指出"传承弘扬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是每个南林人应有的使命,也是南林人自我成长进步的必然要求"。希望南林学子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不断追求卓越,面对困难时如水杉一般生生不息,坚毅顽强。
本次培训讲座,杨教授生动地向学员们介绍了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这两大南林文化的精神特质,让新党员们对南林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清晰,也鼓励学员们在今后的道路上领会精神的实质,将梁希精神和水杉精神奉为标杆,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