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百廿校庆学术报告】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分子遗传模型
学术活动 2022年05月23日 10:15 浏览量:

2022年5月20日下午2:30,我院邀请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刘建全博士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了主题为"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分子遗传模型"的学术汇报。会议由汪贵斌院长主持,陈金慧副院长、薛良交教授等100余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刘建全教授以实验团队在"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分子遗传模型"的研究经历引出本次会议内容,通过对"物种"概念的讲述来阐述遗传模型的研究依据。其中包括物种形成、杂交物种与亲本物种间生殖隔离(reproductiveisolation,RI)的形成与分子遗传机制。此外,研究建立的杂交物种形成关键基因新流程检测,也为检测其它类群中的杂交物种形成关键基因提供了参考。

刘建全教授及研究团队以桦木科虎榛子属物种(Ostryopsis)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同质园实验,并结合相应的体内、体外生理实验,评估了虎榛子属物种间的生殖隔离程度。同时,创新性地开发了一套新流程,对杂交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成种基因(HHS基因)进行了鉴定,并且在鸟类、灵长类动物上均得到了可行性验证。

最后,刘建全教授就参会人员提出的虎榛子性状保留原因、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的选取各种问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汪贵斌院长总结到,刘教授团队的研究是从现象到理论,又将理论应用到现象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深厚的科学积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是非常精彩的报告,值得师生们在科研过程中学习。

主讲人简介:

刘建全,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校10大科技进展、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10余项奖励。长期从事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重点采用功能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基因组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适应过程和进化机制,同时开展人工利用和保存遗传资源的应用研究,及植物分类学、生态功能监测和实验等奠基性研究工作。以通讯联系人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如NatureGenetics,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篇).PNAS(3篇),NatureCommunication,MolecularEcology(8篇),NewPhytologist(7篇),Evolution(2篇)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被PNAS、Science.NatureGenetics等杂志他引三千多次;H-index=36;保存、引种和筛选了一批优良的植物种质资源获批植物新品种2个。

附:录屏回放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q6JXzEtUF-Ix7P-Q7YecQ

提取码:nqvv

版权所有:@2011-202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邮编:210037
Copyright @2011-2020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All Rights Reserved.